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锂电池厂家:走出低端陷阱

来源网址:http://www.yzznjt.com/

锂电池

投资不能盲目跟风,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市场,摆脱低端生产的尴尬,才能说锂电池的投资是成功的。

“十二五规划”对电动汽车产业的鼓励,再次激发了人们对锂电池产业的关注。锂电池产业不仅出现了大量民间资本涌入的现象,各地方也是陆续出台相关补贴政策,鼓励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其实,早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锂电池已经是青睐有加,因此,业内一度传言,很多投资者利用国家对于锂电池产业的政策倾斜,用锂电池作为借口,申请资金挪作他用。由此可见,政府的重视程度。

行业方面,仅2010年上半年,新开业或是企业转型做锂电池的厂家就超过50家,发展到如今,中国市场的锂电池厂家

已经有300家以上的规模。

可是就在业内齐呼锂电池前景一片光明,锂电池相关企业在股市表现一片大好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了疑问,产能过剩将为这个产业带来致命伤。投资热才刚开始,缘何会出现产能过剩?

低端饱和 高端缺失

中国的电池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年初,是镍镉电池;1990年中期是镍氢电池;1990年代末,是手机锂电池。如今则是车用锂电池的时代。

数据显示,世界每年出产的石油,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汽车消耗,因此,新能源车的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经济发展使然,尤其是当国际油价上涨到70美元后,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

同时,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也为新能源汽车登场创造了市场条件。

业内认为,当下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方式,也为作为新能源车的重要核心部件锂电池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此之外,奥巴马的全球新能源蓝图,也是推动锂电池发展的又一动力。新能源车取代现在传统的燃油汽车,在罗兰??贝格公司的研究报告中称,是迟早的事。

根据Motorlink汽车报道称,到2014年,全球汽车用锂电池市场的规模将上升至248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215倍。预测称,目前70%的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随着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急速扩大,各国也开始加入到这场事关本国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锂电大战”之中。

目前世界上在新能源车技术上走在前列的是日本、德国以及美国。而中国,虽然锂电池厂家

数量并不比国外逊色,但是真正能生产出高品质锂电池的企业并不多。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上汽集团考察了全国的锂电池厂,最后下定决心和美国A123公司合作,原因就是在国内几乎没有能够满足汽车需求的电池。

实际上,中国锂电池厂的规模并不小,例如,在锂电池技术领域,比亚迪、力神集团、深圳比克电池等企业,都置身于锂电池的深度研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上游还是中游和下游,国内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勇敢的“试水者”。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已经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阶段,中游和上游企业如宁波杉杉、浙江万向、科力远(600478)和中信国安(000839)、西部矿业(601168)等,也在加快步伐改进原材料的生产工艺水平,以提升质量,增加产能。

究其原因在于,手机、笔记本用锂电池技术简单,而车用锂电池则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没有高额投资和先进的技术力量,成功研发车用锂电池很难。

目前业内的主流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沿着 “镍氢-锂电-燃料电池”产业化路径发展。因此,无论如何,锂电池都是必须经历的阶段。而中国现在的最大症结,董明认为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一般来说,满足汽车需要的锂电池,成品率应该在60%以上,成品率能够达到80%的,就可以盈利,如果能达到90%的成品率,则可以实现40%的毛利。而国内如今的平均水平也只能达到60%的成品率。

而一旦新能源汽车大量生产,中国目前的锂电池市场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明未能满足需求的车用锂电池组

,却被专家称产能过剩。

国内现在做得较好的电池企业,当属比亚迪,它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企业,该技术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纯电动车E6和混合动力车F3DM已正式推出搭载其自主研发的锂动力电池。

但是,除了比亚迪、风帆股份(600482)这样少数的几家资金雄厚的企业外,如前所述,大多数的企业还都在低端领域徘徊,因此,中国的锂电池市场就变成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不应求。

投资谨防产业洗牌

虽然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据记者调查了解,中国低端手机基本上都能盈利,而高端领域的电池,如电动车电池

,盈利的企业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和技术力量都很单薄。

但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美好前景,还是让很多企业愿意试水,加入到锂电池生产的大军中。由于低端市场的竞争加剧,很多企业也在谋划从产能过剩的低端生产迈向高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考察一个锂电池厂家

是否具备良好条件,除了资金实力之外,技术水平很重要。而考察技术水平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电池的材料和设备是厂家提标准还是供应商提标准。中国目前的市场现状是,基本上都是供应商在提标准,因此厂家很被动,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发、创新。

一般而言,要想成功投资一家锂电池生产厂,高端的至少需要三五个亿,如今,中国是三五百万就起家了,很多人都想着等赚钱了再投资扩大规模。实际上,三五百万起家和三五个亿起家相差很远,董明表示。人员、装备、技术、环境的差别,导致了中国的锂电池成品率低,所以后期成长的关键因素缺失,无法形成品牌竞争力,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后期成长较难。

日本之所以走在锂电池生产的前沿,专家称,那是因为日本的设备后期维护人员都会参与到设备研发的环节,对设备的构造和应运了如指掌,而中国设备基本上都是依靠进口,就导致了后期管理的不完善,对设备的利用和保养不到位,使得电池的成品率也无法跟上,更别谈高端生产。

而且,随着投资大军的加入,中国的锂电池市场已经呈现出竞争加剧的态势,还有外资企业的加入,让这个市场的洗牌被认为是迟早的事。

回顾中国的电池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手机锂电池时代,一窝蜂地上了上百家企业,可是如今剩下的就几十家,所以对于车用锂电池

,如今也是一窝蜂的上,业内认为十年时间,肯定会因为洗牌而只剩下几十家能撑到最后,实现盈利。

所以,业内人士建议,不要盲目跟风生产车用锂电池,车用锂电池其实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产业,需要大额的资金投资,需要强硬的技术力量,而且生产的电池有各种规格。现在业内的情况一般都是汽车生产厂商都在试图自己生产符合自己设计的汽车的锂电池,因此,对于直接进入这个产业的投资者,专家认为还是相关产业转型的企业更有优势。

市场是投资关键

实际上,在锂电池投资领域,除了资金和技术因素之外,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也决定着投资者投资的成败。比方说,原材料的购买,市场的需求能力等。

十年前,美国、德国和日本就已经完成了锂电池革命,目前世界领先的技术都在这几个国家。如今他们想要转战中国市场,因此引来中国市场的热捧,对此,经济学家郎咸平一度称,这是一场阴谋。高污染的事都让中国做了,发达国家直接享受干净的电池,实际上是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伤害。

姑且不去管这究竟是不是场阴谋,但是投资者必须注意的是,目前锂电池的生产确实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除去前面所说的技术和设备问题,如果管理跟不上,成品率上不去,那么就是重复的生产浪费。

其实,锂电池厂家

核心材料依赖进口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锂电池的核心材料隔膜和电解质里的盐,中国都是依赖进口,这样的话,和国外相比,一是成本较高,而是如果出现断货,中国市场的大量生产就要受到影响。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企业才能进一步生产。

另外就是资源,生产一台电动汽车,需要200斤左右的锂电池,需要耗费大约60公斤的磷酸铁锂,假设年产100万辆电动汽车,那么就需要6万吨磷酸铁锂,但是目前全球可查的磷酸铁锂产能是1500吨,因此缺口很大,让人们对未来不免有些担忧。不过也正因如此,所以磷酸铁锂的利润很高,高达70%。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对企业而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市场需求。调查显示,中国市场目前因为配套的不完善,所以很多人即使面对政府的高补贴,对电动车也是持观望态度。除了公交领域电动车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外,私家车依然维持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因此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企业而言,想要上马就盈利并不容易。

中国目前的锂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山东、江西、深圳,上半年最热的山东地区,如今也平静很多。董明称,只有投资,没有产出,让山东的投资看起来并不美丽。如今最热的江西地区也是,江西的优势在于有锂矿,但是如果管理、技术跟不上,锂电池产业园也无法让人乐观。

不过,就算锂电池市场有诸多的不如意,人们还是认为电动车电池品牌

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是大势所趋。因此只要能掌握好投资要素,锂电池的风景应该还是不错的。